骑楼

岭南建筑艺术

融合山海灵气 · 彰显务实创新

骑楼

岭南建筑的独特魅力

岭南建筑是中国传统建筑的重要分支,以其鲜明的地域特色和人文精神独树一帜。它既保留了中原建筑的精髓,又吸收了海外文化的养分,更适应了岭南地区湿热多雨的气候特点,形成了"求实、兼容、创新"的建筑风格。

从古朴的镬耳屋到繁华的骑楼街,从精巧的岭南园林到庄重的祠堂庙宇,每一处建筑都诉说着岭南人的生活智慧与文化自信。

适应湿热气候的通风设计
中西合璧的装饰艺术
与自然相融的布局理念
岭南建筑特色

岭南建筑主要类型

岭南骑楼

骑楼

岭南特有的商住建筑,楼下为人行通道,楼上为商铺或住宅,既遮阳挡雨,又便于经商,是岭南商业文化的生动体现。

代表:广州上下九、汕头小公园 始于清末民初
岭南镬耳屋

镬耳屋

因屋顶两侧形似镬耳而得名,具有良好的通风散热和防火功能,是岭南传统民居的典型代表,象征着家族的兴旺发达。

代表:佛山祖庙周边民居 始于明清时期
岭南园林

岭南园林

以小巧玲珑、布局紧凑、装饰精美为特色,注重水景营造和植物配置,将自然山水浓缩于庭院之中,体现了"天人合一"的理念。

代表:顺德清晖园、番禺余荫山房 鼎盛于明清

岭南建筑发展脉络

先秦时期

百越先民建筑

以干栏式建筑为主,适应湿热环境,采用竹木材料,体现了早期岭南人的生存智慧。

唐宋时期

中原风格融合

随着中原移民南迁,建筑风格开始吸收中原元素,形成了具有过渡特征的早期岭南建筑。

明清时期

风格成熟定型

镬耳屋、岭南园林等特色建筑形式成熟,建筑装饰艺术达到高峰,形成了独特的地域风格。

近代以来

中西合璧创新

受西方建筑影响,骑楼等新型建筑出现,岭南建筑进入多元化发展时期,展现了开放包容的特点。